——建设“森林浙江”、加快林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二中国绿色时报9月3日报道浙江林业产业2008年创下1457亿元产值,占全国1/10强,两头在外的木材加工业更是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产业快速发展,困局相伴而生。
统计显示,浙江木材进口量在持续增加。有组织预计,2010年和2015年,全省木材缺口将分别达到1305万和1813万立方米。
需求带动生产,困局孕育商机。在日前结束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,浙江提出,强化两种林业资源的战略储备。一是木材,二是木本粮油。在木材资源方面,浙江将进一步加快大径材和珍贵木材储备建设。
全省启动450万亩木材资源储备工程,其中100万亩是珍贵用材林、350万亩是速生丰产林。在木本粮油资源方面,主要是油茶和板栗。全省现有油茶200万亩、板栗120万亩,浙江将通过加强低产林改造,提升它们的产量和效益。两种资源储备,一个关乎木材加工业的原料有效供给,一个是国家粮油安全战略的有效补充。
先说珍贵树种。珍贵树种生长缓慢而稀少,像花梨木、楠木、樟木和南方红豆杉,不仅制作高档家具、高档乐器和高档工艺品必不可少,还是高档装饰、装修材料。2008年,浙江启动珍贵树种用材林工程,提出到2020年,投资9.9亿元,建设100万亩珍贵树种用材林。因为这项举措,浙江相关行业有望在几十年后占领市场制高点。
据“浙江省珍贵用材林发展现状及对策”课题组陈卓梅博士介绍,目前,世界上除几个国家对个别树种在小范围进行栽培外,珍贵用材树种培育还没有提上日程。截至目前,浙江已在龙泉、遂昌、开化、建德、景宁等地建立了近万亩珍贵树种示范林,培育珍稀树种的浙北(安吉)、浙南(龙泉)两个林木育种中心也已开工建设。浙江省林科院午潮山实验林场从1979年开始引种珍稀树种,开展驯化试验。目前,林场已引种栽培珍稀树种500多亩,包括90多个树种,其中有花梨木、金钱松、杜仲等国家保护树种近20个。
林场成片栽植的花梨木,30年生胸径已经长到20多厘米。实验林场副场长张都海说:“这说明引种是成功的。”据调查,实验林场栽植的花梨木,林分蓄积量现为每公顷183.21立方米,按出材率85%计算,去皮后可出商品材155.73立方米;每立方米按销售价1.75万元计算,每公顷可创造产值272.52万元,即每亩每年6265元。
而目前,栽植松、杉的年收益为每亩500元~600元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部署,3年内,1000万株珍贵树种苗木将被放送到全省各县。再说油茶。
目前,全省有200万亩油茶,其中80%以上品种混杂老化,平均亩产茶油仅四五公斤,与湖南、江西相去甚远。常山县有油茶25.2万亩,是浙江省油茶第一县。2008年,全县油茶籽产量4988吨,还不够县内茶油加工企业两个月的消耗。常山油茶的发展,是全省的风向标。
从2000年开始,常山即安排专项资金,鼓励山区农民种植油茶、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。2005年后,县财政每年安排100多万元,实施50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。截至目前,全县累计已完成油茶低改两万多亩。
2008年,全国油茶现场会之后,国家和省级专项补助增加。新昌乡外猷辂村党支部书记黄樟贵说:“前年、去年1亩补贴60元,今年1亩补330元。”据常山县油茶研究所所长俞日梁介绍,老品种油茶每亩仅能产茶油四五公斤,低改后能提高到20公斤,要是新品种,亩产茶油能超过30公斤。
常山正在采取多种措施,加快良种引进步伐。俞日梁说,他们很着急,一方面引进油茶大树、建采穗圃,一方面引进接穗、搞高接换优,同时还进小苗、建育苗基地。
油茶第一县正在寻求崛起为油茶强县。浙江省则提出,坚持造、改结合,到2020年,全省新造良种油茶林100万亩、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200万亩,使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。
本文来源:尊龙凯时平台入口-www.xintushop.com
Copyright © 2003-2024 www.xintushop.com.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43921169号-5